(網經社訊)當今世界,社會生活日新月異,發展變化就在我們周圍。如果說造紙術、指南針、火藥和印刷術“四大發明”記錄了古代歷史的高光時刻,那么高鐵、支付寶、共享單車和網購“新四大發明”則集中展現現代社會的時代榮光。科技創新動能巨大,但也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。當下,“社區團購”擠壓線下零售菜販銷售市場問題,讓“賣菜”成為購物、打車、外賣這些熱點之后互聯網的又一個風口。
社區團購自2016年起就小有發展,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,迎來了爆發式增長。滴滴上線“橙心優選”,美團成立“優選事業部”,拼多多推出“多多買菜”,蘇寧上線菜場社區團購平臺……其實,互聯網巨頭們對社區團購趨之若鶩并不難理解,因為這塊“蛋糕”足夠大、回報足夠多。據有關機構測算,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20億元,到2022年,市場規模將有望達到千億的級別。
平臺賣菜對菜販沖擊有多大?互聯網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,無疑會對社區周邊菜市場產生嚴重的分流與沖擊。在“鷺鷥腿上劈精肉”的生意上發力,造成實力完全不對等的PK,使得那些本來分散在許多低收入群體中的利潤,被快速集中到少數幾家互聯網企業手中。同時,也使那些每天起早貪黑辛苦付出但不被納入統計的底層小買賣人群,悄無聲息的“被失業”。
“社區團購”雖有方便快捷、服務精細、供應豐富等積極意義,但互聯網巨頭憑借高端技術與頂級資源與菜販搶奪份額,無論如何都是癡迷急功近利、熱衷短期變現的“收割”行為。當前,歐洲的很多國家為了保護本地商戶,都會對互聯網平臺的擴張進行管理和限制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,當然需要競爭,但同時也需要管理。當今時代,任何搞唯我獨尊,贏者通吃的企圖,都是逆歷史潮流而動。
唯有面朝大海,方能春暖花開。企業要想做大做強、走得更深更遠,不僅要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,更要擁有科技創新的精神。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,而不能抬頭看月亮,那么再大的流量、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,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。請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、幾斤水果的流量,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、未來的無限可能性,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。
社區團購,影響著你我他。雖然處境艱難,小攤、菜場不再熱鬧,但小菜販們角然一直在默默堅守,支撐我們平凡而溫馨的生活圖景。下班后順手購置一些新鮮的菜品,悠閑地帶回家飽餐一頓,即便需要討價還價但也充滿煙火氣。這些無關營收、利潤、效率、價值、成敗,構成了我們普通卻彌足珍貴的日常。情感告訴我們,切勿讓生活的儀式感、穩定的秩序感付之一炬,因為我們需要它們……